搜索網站、位置和人員
7月23日上午10時,我校展廳內座無虛席,一場以“AI 賦能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”為主題的專題培訓在此隆重舉行。本次培訓特邀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平臺吳文匯總監主講,深度解讀人工智能技術與高等教育融合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經驗,為全校教師帶來了一場聚焦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思想盛宴。
AI賦能教育改革新路徑

培訓伊始,吳總監便引領著全體參會教師對“如何將AI賦能到教學”進行思考,并以平臺實際課程為案例,展示課程建設成果。作為國內在線教育的標桿平臺,清華大學學堂在線自2013年成立以來,已構建起覆蓋192個國家和地區、1.5億注冊學習者的全球第二大慕課平臺,并在AI 課程建設中形成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。培訓過程鐘,吳總監重點圍繞“如何建設一門AI課程”,解讀了AI課程建設的“五個一”核心標準:
01一套知識庫:
整合課程資源、文獻與案例,構建跨學科知識底座;
02一張知識圖譜:
可視化梳理知識點關聯,支撐個性化學習路徑生成;
03一款數字人:
提供多語言教學、情景模擬等沉浸式學習體驗;
04一個 AI 工具箱:
涵蓋智能出題、論文潤色、代碼調試等教學輔助功能;
05一套智能體:
如 “語法通關助手”“冷源智探精靈” 等,實現分學科精準輔導。

“以清華大學《電路原理》課程為例,通過知識圖譜關聯核心公式與實驗案例,智能學伴可實時解答學生疑問,教師則借助 AI 備課工具一鍵生成課堂小測題,教學效率提升近 40%。” 吳總監以具體案例說明,AI 技術正讓 “以學生為中心” 的個性化教育從理念走向更深的現實。

同時,針對”AI如何應用于教學全過程,助力提升教學實施“展示了AI 在教學全場景的深度應用。在課前環節,教師可通過 AI 工具快速設計教學大綱、生成案例與討論題,并一鍵插入PPT;課中,“AI 講伴”能實時記錄授課內容、生成智能字幕,學生點擊“不懂”即可獲取針對性講解;課后,系統自動歸納知識要點,智能學伴則根據學生薄弱環節推薦拓展資料,實現“課堂內容鞏固 - 個性化答疑 - 興趣點拓展”的無縫銜接。

培訓最后,學堂在線AI課程建設負責人范秋菊老師從“為什么要建設AI課程”“什么樣的課程才能稱為AI課程”“建設一門AI課程教師需要做哪些工作”等方面進行了溝通和交流。范老師指出,當前教育部正大力推動“人工智能 + 高等教育”發展,明確提出建設 “五個一批” 目標(一批未來學習中心、一批產學合作創新實驗室等),并探索大模型在教育領域的垂直應用。這一政策導向與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需求、學生對智能時代技能培養的訴求形成共振,讓 AI 成為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核心動力。

本次培訓為我校推進 AI 課程建設提供了清晰路徑,參會教師紛紛表示,將結合專業特色,探索 AI 與教學的深度融合,共同推動學校教育數字化改革邁向新臺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