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網站、位置和人員
張治遠

網絡安全專業講師
北京網絡職業學院信息中心主任
RHCE 紅帽認證工程師
奇安信網絡安全應急響應/中級教師
深信服網絡安全運營平臺管理高級教師
注冊信息安全工程師
北京市職業院校教師優秀青年骨干教師計劃人選
我們經常在校園里看到一個急匆匆的身影,他總是奔走在去上課的路上、解決網絡問題的路上、給來學院指導的領導介紹信創基地的路上……他是——匆忙的治遠老師。
今年是他到北網的第十三個年頭,從一名機房和網絡管理的教職工轉為教師,這一路對他來說,其實有點意想不到。
2009年,一直憧憬著教師職業的張治遠,來到了北網,那一年他22歲,剛剛從煙臺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畢業,初踏社會的他,對這份工作有著無限的熱情,在學校任機房和網絡管理的行政崗位,那個時候的他也沒想到,有一天會站在講臺前,給一屆又一屆大學生講述網絡安全,把這些數據信息的專業知識帶到他們面前。
剛開始我也不敢
初入職場的張治遠主要負責機房和網絡管理的工作,跟他所學的編程沒多少相關性,他說那時候的想法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,新人心態,以學習為主,邊工作邊學習,因為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操作確實有很大差距,然后就不斷總結和歸納自己的工作,做到出現問題能最快速度解決。

讓事情有了改變的是那一天,領導突然叫住了他……
“治遠,這幾天你幫忙帶一下《數據備份與恢復》這節課吧,專業老師臨時有點事兒,這都是你拿手的,去試試!”
連著兩天晚上,張治遠都沒睡好,怎么才能表述的更清楚?要是有學生提問怎么辦?雖然平時也做這些工作,但是走上講臺還是很不自信,比職場新人階段還要緊張……
終于走上講臺,準備充足的他,第一次自信的站在這么多學生面前講述著最熟悉的內容,即便有學生提問,他也能完美的解答好問題。
這么多年過去,第一次站上講臺那天,還是讓他記憶猶新。
為了一雙雙清澈炙熱的眼睛
真正堅定地去做一名老師,是因為他能給學生們帶來希望。
2018年,張治遠曾代表我校到北京某高中帶了半個學期的信息技術基礎課,他說那應該算是高中時段的基礎課程,所帶的班級上有很多西藏來京的孩子,算是交換生吧,應該是當地好幾個學校選出來的比較優秀的孩子們。
臉頰有點泛紅的孩子說著口音很重的普通話,眼神純粹的像一塊水晶。
張治遠說:“他們遠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加懂事,我能夠感覺到他們骨子里面對知識的渴望,對來京學習機會的珍惜,很多孩子都是離家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,作為高一的學生而言,他們承載了更多這個年紀不該承載的家庭夢想,但是他們卻依然懂事的堅持,努力且認真的學習。”

一次課上,一個小伙子在治遠老師講完部分課程后,仗著膽子舉起了手“老師,能再給我們講講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嗎?”
感受到這個話題大家都很感興趣,他也熱情的和孩子們分享“可以啊,你們看,現在我們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拿起手機,這個時候就開始產生關于我們自身的數據,那么全球每天會產生多少數據呢,超過1000億GB,等于平均每人每天看147本書。在三十年前,這個數值是100GB。而且,我們很多人都已經不帶現金了,因為我們的資產多數都已經數字化,無論是電子銀行還是微信支付寶,其實都是數據。那這些數據需要保護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所以我們這個專業,學淺一些,可以保證你使用計算機、使用網絡沒有問題,學深一些,就可以利用技術保護企業甚至是國家的數據和網絡安全。”
他講的時候神采奕奕,講臺下聽著的同學們眼里閃著光,好像有一個夢,在他的這些話里,打開窗戶飛出去了……
后來呀,他們就和治遠老師成為了朋友,高中畢業的時候,好幾個孩子來北網選擇了信息安全專業。
應該把自己也當成一名學生
張治遠說:我也沒想到自己從兼職老師開始一直教了這么多年,反倒是信息中心的本職工作成了兼職。不過講臺站久了,心態也就慢慢變得平和,上課也變得更自然了。
近幾年,他經常去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和教師培訓課程,與其他院校老師同臺競技和一起上課,原本自信的張治遠遭到了“打擊”。
因為在自己學校里面還是圈子太小,只有與其他單位的老師交流學習,才能明顯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。

他說:本來認為自己作為計算機專業的老師,信息化教學水平應該不錯,結果發現很多學校的老師,無論是哪個專業都能利用信息化工具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,那段時間才意識到,其實老師也應該不斷的學習。
經過十多年的教學,我慢慢地適應了自己的角色,也將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水平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,同時在授課設計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,并將自己也視為一名學生,如果這使自己距離心目中的好老師更近了一步,那感覺就對了。
在張治遠看來,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。教學水平不能停滯不前,每天都需要學習新知識,把最好的傳授給學生。
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。
他說
說起對于剛剛進入行業的教師們有什么建議和對當代大學生的忠告,張老師提到:
對于新入職的同行,希望每一位老師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自己的工作和課程,尤其是大學老師,不能總是將學生視作孩子,更多的將他們視為自己成長中的伙伴,所謂“教學相長”就是這個道理,而且唐代大家韓愈也曾經說過“弟子不必不如師”嘛。
而對于大學生,他有幾個建議:
第一是努力學習,學生自身的本職“工作”就是學習,況且還是交費的“工作”,所以學得越多,賺得越多,不要把時間浪費到太多無用的事情上。
第二是積累資源,自身能力提高只是自身的資源,還要參加一些必要的社團和活動、勤工儉學等等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這些都是你走向社會以后的資源。
第三是獨立自主,最終你將會走向社會,而你也不再是一個孩子,不要老把自己當作寶寶,要在大學期間就逐漸學會獨立自主,試著掌控自己的時間,盡快做好自己的規劃,更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緒,讓自己不斷的成長。
第四是重視溝通,人是具備社會屬性的,所以肯定要融入社會,那么融入社會的要點就是學會溝通表達,一個人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,是非常重要的,無論是為人處世,還是工作交流,都需要你能明確表達自己的問題和想法。

是啊,不要放棄努力,不要覺得迷茫。你要記住,只要努力就可以變得更好。這從來不是心靈雞湯,也不是勵志成功學,而是關乎平凡生命閃光的真實故事。
筆者后記
他是老師,身后的單色背景是他不變的舞臺,眼前的萬里遼闊是一片求知的海,用四季耕耘,照亮一個個未來,將青春的時光倒帶。他是學生,依然炙熱的眼神里是對未來的期待,追隨講臺下每一束燦爛所在,永不止步,是他對熱愛的情懷。身正學高藏于踏實樸素,滿腔熱忱化歸腳踏實地,開心自豪源自桃李芬芳,這一路,他在陪你,也在努力。
文 | 張真玉
初審 / 編校 /郝老師 招生電話 / 010-81303630、81305314